雖然污泥處理處置方面的政策越加趨嚴,但行業發展始終處在“步履蹣跚”的狀態中。日前,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再次迎來政策力挺。
記者從工信部網站了解到,工信部對外公開征求對《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導意見》)的意見。
《指導意見》指出,主要目標之一是到2020年,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培育十家百億規模龍頭企業,創建百家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規范企業,打造千家“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形成若干個帶動效應強、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0000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方面,《指導意見》表示,重點研發建筑垃圾施法分選、污染底泥治理修復等處理技術。另外,重點推廣先進高效低能耗污泥脫水、城鎮污水處理廠及工業廢水處理設施污泥處理處置等重點領域開展應用示范。
事實上,針對污泥處理處置,國家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例如,之前發布的“水十條”就曾強調,污水處理設施生產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禁止處理處置不達標的污泥進入耕地,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于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
記者注意到,在相關政策中,其內容多以強調要妥善處理處置污泥、有效利用及降低處置成本等方面。然而,國家在污泥處理處置方面的政策越發趨嚴下,污泥處理處置現狀仍堪憂。
深圳市固廢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長臣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由于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能力不足、技術滯后,也導致了大量的污泥沒有得到規范化的處理處置。因此,也直接給水體、土壤和大氣帶來了二次污染。